【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杨淑玉】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各国之间的贸易动态正在发生显着变化。据路透社22日报道,德国联邦统计局近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超过德国与美国的贸易额,中国再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主席德克·扬杜拉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是德国对美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荷兰银行全球宏观研究主管布热斯基分析称,考虑到关税的持续威胁以及欧元的走强,美国出口德国的RT短期内不太可能反弹。关税影响德国对美国的出口测试。据路透社测算,1-8月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1634亿欧元,而与美国的贸易额为1628亿欧元。分析师将这一变化归因于美国关税。延杜拉表示,美国对汽车、机械和化学品等德国传统出口产品的需求下降。 
              
            德新社此前报道称,美国政府的侵略性政策日益加重了德国出口经济的负担。据路透社报道,今年前8个月德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7.4%至996亿欧元。 8月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3.5%。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已是连续第五个月环比下降。报告分析认为,8月份的下降表明这一趋势正在加速。从具体领域来看,数据显示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5月,德国汽车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3.5%。原因是美国自4月初以来对进口汽车加征高达25%的关税。目前,悲观情绪在机械工程行业占主导地位。 10月初,德新社援引德国机械设备制造联合会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称,在接受调查的877家企业中,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将当前形势评为“糟糕”或“非常糟糕”。这可能会延续行业灭绝的趋势。德国《商报》22日报道称,尽管前8个月医药产品、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出口小幅增长,但仍无法弥补主要行业的损失。 “中国与中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和密切的联系中国重新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受到外媒广泛关注。德国外交部官网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将成为德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额约2460亿欧元。2016年至2023年,中国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德国进口 来自中国的增长8.3%,达到1088亿欧元。德国电视台近日报道称,9月份中国对德国出口增长10.9%。不过,一些分析人士对德国从中国进口的增长持消极态度,认为这增加了德国对中国的依赖。但也有专家。专家认为,其背后影响因素较多。德国电视台援引中德商人的分析与德国从中国的进口相比,中国从德国的进口较低,与德国企业在华深度本土化、实现本地化销售有关。“这种现象在各个行业都存在,特别是在制造和机械领域。”针对欧盟内部希望通过提高关税应对竞争的声音,德新社援引詹杜拉的话说,高关税将推高产品价格,最终损害各方利益。他呼吁:“欧洲需要投资于稳定和多元化,而不是建立内部市场壁垒。”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克勤2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贸易上的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并达到目前的规模,说明经贸关系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和紧密的联系。双方关系。他表示,中德两国在市场、资金、研发、原材料、产业链等方面互补性很强,特别是在汽车、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电子电器等领域。未来,传统领域仍将是中德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产业合作已深入开展。同时,两国在绿色转型、服务贸易、智能制造、数字化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没有持续改善的迹象 总部位于慕尼黑的IFO研究所9月份的最新调查显示,德国出口行业对其前景的乐观程度明显高于8月份。 “然而,可持续改善的迹象尚未出现,”该机构调查负责人克劳斯·沃尔拉贝(Klaus Wohlrabe)表示。据初步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欧洲最大经济体8月对外出口货物总值1297亿欧元,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0.7%。德新社报道称,过去两年德国经济产出不断萎缩,联邦政府和主要经济研究机构预计今年经济增速仅为0.2%。尽管对明年的预期相当乐观,GDP预计增长1.3%,但经济复苏的希望并不依赖于国外需求,而是建立在公路、轨道交通、国防领域等数十亿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内需的基础上。孙克勤分析,德国经济疲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俄乌冲突带来的高能源成本导致能源密集型产业产量下降、国际竞争削弱了德国企业的比较优势,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对开放经济的德国构成了严重威胁。孙克勤进一步表示,德国经济要想摆脱内外压力下发展乏力的困境,应重视对华经贸关系。今年,中德贸易额或将超过德美贸易额,展现出更加完整、合作的经贸关系稳定性。未来,确保中德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必须防止地缘政治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