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杜正民近日报道,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音箱全渠道销量为305.7万台,同比下降11.9%。前三季度市场继续调整。这与2020年高峰时4020万台的年销量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行业年增长率高达125%。现在市场规模已经缩小了近60%。数据来源:洛图科技虽然市场规模在萎缩,但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6.1%至16.3亿元,产品均价上涨至280元。这一数据反映出行业正在从“价格战驱动”转向“成本升级驱动”。品牌龙头正在通过AI技术重塑产品竞争力,消费者需求不断向场景化方向演化基于里约的个性化。早在2019年,智能音箱曾是消费电子领域的明星产品。天猫精灵一日销量百万元、小米“百元机”战略、百度补贴战等标志性事件将带动2020年行业规模突破4700万台。但过度依赖价格战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上充斥着百元左右的基本款智能音箱,功能、外观和定价都非常相似。此外,智能音箱技术壁垒较低,在体验上难以突破。无论是低端产品的体验不佳,还是高端产品在音质方面与专业音箱相比缺乏竞争力,消费者对其的热情逐渐降温。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设备的普及进一步削弱了智能音箱的优势,而他们的替代也变得更加明显。小度智能音箱面临困境,大规模AI模型的渗透正成为颠覆行业的关键。 2025年前三季度,大型号智能音箱渗透率将达到33%。小米的“超级小爱”、百度问心的大模型、双核驱动等产品将推动交互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服务”。例如,小米健康屏幕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和跌倒风险,并自动联系紧急联系人。消费者对智能音箱的态度存在分歧。北京的李先生给父母买了一台智能音箱:“我父母每天都用它来唱歌、问天气,非常实用。”但另一位用户韩女士抱怨道:“如果你要求它播放儿歌,就会被绑定会员。有时它会突然发出声音。现在它只用来作为”尹女士对设备的“串音”感到不安:“本来叫‘小爱’,结果却是按摩椅的‘小傲’回应。”目前,智能音箱市场的复苏之路充满了挑战。虽然我认为AI模式带来了一些改变,但要真正实现智能音箱的“逆袭”,不仅要解决技术融合的问题,更要打破困境打破智能家居生态碎片化,提高内容服务质量。